摘要: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的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但現行標準還不夠完善。針對現行標準混亂、覆蓋不全面且與國際標準存在差距等問題,提出了開展現有標準的修訂更新工作、拓展標準覆蓋范圍、開展國際交流等改進建議,以期對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行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非食用動物產品;標準體系;現狀;分析
1 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產業(yè)現狀
我國是畜牧業(yè)生產大國,也是動物皮張、毛絨、動物油脂等非食用動物產品大國。據國際毛皮協(xié)會統(tǒng)計,2015年全球毛皮貿易價值超400億美元,中國占總額的25%。由于養(yǎng)殖業(yè)不規(guī)范、品種不優(yōu)、養(yǎng)殖技術不過關等原因,我國毛皮質量和國際市場還存有差距,這造成我國毛皮產業(yè)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弱。如,2014年國際上水貂皮賣600元時,我國的貂皮僅能賣200元,這表明我國雖然是毛皮動物養(yǎng)殖大國,但并非強國。造成產業(yè)競爭力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標準體系不夠完善。標準體系可以作為非關稅壁壘的重要手段保護本國市場和產品,也可作為法律的技術基礎,對產品質量、安全、衛(wèi)生、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監(jiān)督。一些國際組織和發(fā)達國家已經制定了配套性、系統(tǒng)性、先進性、實用性較強的非食用動物標準法規(guī)體系,與相應法律法規(guī)緊密結合,配套措施健全,我國仍需在現有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健全完善的標準體系。
2 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標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初步建立了涵蓋主要非食用動物的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安全衛(wèi)生以及生產加工等標準的體系(表1)。以國家標準為例,截至2015年底,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國家標準項目共計186個,標準的分布(圖1)呈現兩個特點:一是產品檢驗檢測的標準最多,占標準總數的64%,產品質量標準占標準總數的28%,安全衛(wèi)生、加工等其他標準僅占8%;二是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標準偏重品質,動物疫病等安全衛(wèi)生方面的標準還有很多空白,科學性、配套性和實用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表1 主要非食用動物產品相關標準
標準類別 | 標準名稱 | 標準號 |
產品質量標準 | 山羊絨國家標準 桑蠶原種國家標準 山羊板皮國家標準 裘皮、獺兔皮國家標準 拉伸羊毛毛條國家標準 牛皮國家標準 洗凈馬海毛國家標準 皮革、牛藍濕革國家標準 皮革、綿羊藍濕革國家標準 皮革、山羊藍濕革國家標準 洗凈綿羊毛國家標準 羽絨羽毛國家標準 |
GB 18267-2013 GB 19179-2003 GB/T 6440-2012 GB/T 26616-2011 GB/T 24317-2009 GB/T 11759-2008 GB/T 16255.1-2008 GB/T 22884-2008 GB/T 22883-2008 GB/T 22887-2008 GB/T 19722-2005 GB/T 17685-2003 |
檢驗檢疫及檢測標準 | 山羊板皮檢驗方法 鹽濕豬皮檢驗方法 羊毛試驗取樣方法 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桑蠶原種檢驗規(guī)程 進出境洗凈羊毛檢疫技術規(guī)范 進境動物皮張現場檢疫規(guī)程 進境動物原皮檢疫規(guī)程 進境骨、蹄、角檢驗檢疫監(jiān)管規(guī)程 進境羽毛羽絨檢疫操作規(guī)程 進出口兔皮檢驗檢疫規(guī)程 進出境生皮和鞣制材料皮檢驗檢疫規(guī)程 進出口生、熟毛皮檢驗規(guī)程 進出口羊毛條檢驗規(guī)程 羊毛顏色測定方法 蠶絲氨基酸的測定 桑蠶干繭試驗方法 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測定 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測定 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富馬酸二甲酯含量的測定 毛皮掉毛測試方法掉毛測試儀法 毛條、洗凈毛疵點及重量試驗方法 羊毛含酸量的測定 羊毛在堿中溶解度的測定 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六價鉻含量的測定 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五氯苯酚含量的測定 動物油脂熔點測定 桑蠶微粒子病病原鑒定方法 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甲醛含量的測定 |
GB/T 8132-2009 GB/T 9700-2009 GB/T 14269-2008 GB/T 10288-2003 GB/T 19178-2003 SN/T 4293-2015 SN/T 3773-2014 SN/T 2860-2011 SN/T 2861-2011 SN/T 2517-2010 SN/T 2437-2010 SN/T 2193-2008 SN/T 1330-2003 SN/T 0479-2003 GB/T 32134-2015 GB/T 32016-2015 GB/T 9111-2015 GB/T 30398-2013 GB/T 16988-2013 GB/T 26702-2011 GB/T 25880-2010 GB/T 24443-2009 GB/T 7570-2008 GB/T 7571-2008 GB/T 22930-2008 GB/T 22807-2008 GB/T 22808-2008 GB/T 12766-2008 GB/T 20395-2006 GB/T 19941-2005 |
生產加工及其他標準 | 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毛紡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羽絨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毛皮生產安全衛(wèi)生規(guī)程 進出口皮革皮毛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程 草皮生產技術規(guī)程 車間空氣中桑蠶絲塵衛(wèi)生標準 |
GB 30486-2013 GB 28937-2012 GB 21901-2008 GB/T 14442-2008 SN/T 2191-2008 GB/T 19369-2003 GB 16239-1996 |
安全衛(wèi)生標準 | 牛皮蠅蛆病診斷技術 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質限量 |
GB/T 22329-2008 GB 20400-2006 |

圖1 各類非食用動物國家標準分布情況
2.1 現行標準混亂
我國《標準化法》規(guī)定,標準從性質上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從層次上分為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yè)標準。而在國內實際制標的過程中,不同層級標準的劃分并不明確,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存在重復,各個職能部門交叉制定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等現象。如我國的羽絨及其制品行業(yè)中,既有國家標準、紡織行業(yè)標準,又有輕工行業(yè)標準,造成了實際應用的不便;各類羽絨制品采用的標準不同且內容不統(tǒng)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羽絨制品行業(yè)的混亂。
2.2 現行標準與國際標準存在差距
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的現行標準偏重國內市場,很多產品的環(huán)保、檢測技術標準更是空白,沒有與國際標準接軌,從而導致部分非食用產品出口受阻。如目前我國毛皮動物福利標準基本為空白,而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技術法規(guī)標準已相當健全,動物保護組織曾多次以動物福利問題為由攔截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出口。
2.3 現行標準覆蓋不全面
現行非食用動物產品標準注重品質要求,忽略了安全衛(wèi)生要求,已無法適應當前非食用動物產品安全監(jiān)督的需要。如牛皮國標中僅制定了《牛皮蠅蛆病診斷技術》一項關于疫病檢測的標準,其余均為空白。
3 對策與建議
為促進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行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亟需建立一套科學、完善、實用的標準體系,指導和規(guī)范非食用動物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滿足國內外消費需要,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開展現有標準的修訂更新工作
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的現行標準中,約有80%是在5~10年前制定的,很多內容存有滯后性,亟需進行修訂更新工作。因此,建議組織專家開展標準復審工作,結合最新的成熟的科研成果,參考國際標準,做出繼續(xù)實施、修訂或廢止的結論。
3.2 拓展標準覆蓋范圍
非食用動物產品的衛(wèi)生安全質量是政府及公眾最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國有關非食用動物產品衛(wèi)生質量的標準對整個產業(yè)鏈的覆蓋還不夠全面,無論產地環(huán)境、飼養(yǎng)管理、屠宰加工,還是疫病檢測、產品品質及衛(wèi)生控制等方面,都需要繼續(xù)制定標準進行規(guī)范和監(jiān)督。針對這種迫切需求,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標準制定部門應統(tǒng)籌行業(yè)需求,完善標準覆蓋范圍,加快建設標準體系。
3.3 開展國際交流接軌國際標準
目前,與我國貿易相關度較大的非食用動物產品標準還較為落后,因此為打開國際市場,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標準是現階段標準化活動中一項重要內容。我國應進一步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消化吸收和轉化應用,使我國非食用動物產品標準化工作逐步與國際接軌,從而不斷提高非食用動物產品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