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農業(yè)農村部公布的最新監(jiān)測數據,10月份國內生豬存欄達到3.87億頭,生豬產能已經恢復到2017年年末的88%左右。但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進口了創(chuàng)紀錄數量的豬肉,包括從美國進口的豬肉。中國豬肉進口量已經超過了美國總產量的6%,可能接近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為88磅,2019年降至72磅,預計今年將降至62磅。同時,中國的生豬價格仍然極高,約為2.5美元/磅,美國約為55美分/磅;中國的玉米價格達到歷史新高,平均超過10美元/蒲式耳(1蒲式耳=56磅)。在我看來,中國政府恢復生豬生產的努力仍需持續(xù)下去。
飼料是畜牧業(yè)發(fā)展的支柱,今年中國玉米市場的表現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近三年來,中國玉米去庫存成效明顯,同時也增加了對美國和南美諸國低價玉米的收購。但是,美國玉米供需情況正在發(fā)生迅速變化。首先是種植面積意外減少。其次是8月份發(fā)生了短暫的干旱導致作物產量降低。第三是9月份的庫存報告證實,用于飼料消費的玉米一直低于預期,引發(fā)了庫存的進一步減少。目前的庫存已從30億蒲式耳(33年來的最高水平)下降到17億蒲式耳,為7年來的最低水平。玉米庫存量在短短幾個月內大幅下降,這讓所有美國玉米的采購者都措手不及。在全球糧食減產的背景下,美國玉米供需情況的改變顯然將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美國仍繼續(xù)向世界提供極其便宜的豬肉。但我很難理解,當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的豬肉產品進口達到創(chuàng)紀錄水平時,許多美國豬肉生產商卻繼續(xù)因為國內豬肉價格低位運行而虧損。部分原因是許多(如果不是大多數的話)美國豬肉生產商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虧損,部分原因是由于飼料價格結構的迅速變化。可以預見,美國的生豬飼養(yǎng)量將在明年全面持續(xù)下降。美國農業(yè)部最近發(fā)布的關于生豬的報告顯示,這一變化已經開始了。業(yè)內都在期待12月23日發(fā)布的季度報告。目前,美國農業(yè)部預計明年的豬肉產量為285億磅,而今年的產量為282億磅。但業(yè)內沒有人相信這一點。今年到目前為止,母豬屠宰量比去年增長了11%,這足以說明問題。因此,豬肉產量有望見頂,而需求仍在繼續(xù)擴大。如果這一情況持續(xù)下去,美國豬肉生產商很有可能在2021年至2022年恢復盈利,除非玉米價格大幅上漲。
新冠肺炎疫情過后,隨著美國經濟在2021年實現復蘇,國內對豬肉和牛肉的需求都將大幅增長。這一變化似乎將與另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同步發(fā)生。還有跡象表明,通貨膨脹開始浮出水面,看看貨幣供應、金、銀、銅的價格和美元的價值。一般來說,大宗商品有望上漲,有的還會大幅上漲,肉類市場可能尤為如此。在我看來,牛肉產量也將隨著需求增加而達到頂峰。而如果玉米價格如我預期的那樣達到5美元/蒲式耳,家禽業(yè)的產能將迅速降低。
在期貨方面,很大程度上我們一直建議在2021年之前保持基本不對沖。在我看來,上行潛力遠大于下行潛力。鎖定損失或非常小的利潤可能會錯過即將到來的意外之財。到2021年中期,隨著未平倉頭寸的累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新豬胴體合約的交易應該會更加活躍。這份合約應該極具價值,是今后對沖豬肉生產的關鍵工具。